全国政协委员万钢:呼吁加强放射治疗诊断设备国产化
详细介绍

3月6日,刚刚走出政协小组讨论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表示:“国产大型放射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滞后,区域分布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放疗学科的整体发展,与全国肿瘤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有较大差距。”为此,他热切呼吁:“加快大型放射治疗和诊断设备国产化、产业化发展。”

  核科技可以更好造福人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而近10年来,癌症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正在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率高达66%。我国排在前10位的癌症5年存活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对此,万钢指出,“这一方面有体质、癌症谱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大型放射设备配置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专业技术相对滞后导致的诊断、治疗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

  根据中国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百万人口医疗加速器的拥有量为1.42台,低于WHO提出的人人享有健康的标准2~3台,远低于美国12.4台、法国7.5台等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

  即便在这一情况下,“长期以来,我国放射诊断和治疗设备,绝大部分被通用、飞利浦、西门子、瓦里安等外企垄断,前3家企业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比高达70%。”万钢进一步指出,“国内产品起步晚,虽然近些年已有长足进步,但仍然多为中低端设备,技术和品牌竞争力较弱,市场占比不足10%。同时,放疗设备分布的区域差异仍然明显,经济发达城市多,西部等边远地区放疗仍未普及。”

  事实上,在注意到这一问题后,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该领域发展。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国产大型放射治疗和诊断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已取得长足进步,如质子治疗设备、伽玛刀设备、放疗用直线加速器、PET等。为推进发展,万钢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放射治疗和诊断设备配置管理政策,提高A类放射诊疗设备的评价标准,制定A类设备配置规划,在严控国外设备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降低对医疗机构配置相关设备的业务量指标要求,放宽对民营医疗机构配置相关设备的要求,鼓励引导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三甲医院配置国产设备。”

  加大放疗科研和产业化投入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等文件要求,“加快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基地、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结合,建设区域性肿瘤治疗中心,辐射并引领区域内放疗学科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解决区域间放疗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早期PET诊断、部分癌症的粒子治疗等列入医保覆盖范围。”

  结合该产业发展,万钢强烈建议,“加大该方面的研发与产业化投入。在目前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诊断和精准放疗技术’等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其他渠道专项研发资金,对大型放射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及整机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该领域科研的能力建设,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与此同时,“发起设立并鼓励投资机构参与专项产业基金,促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国内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移转化,扶植企业的创新发展和重大设备首台(套)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尽早实现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抗衡以及逐步替代。”

  万钢指出,大型放射治疗和诊断设备产业为多学科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核技术、机械、光学、电子、信息、材料等学科,产品的验证还涉及生物学评价、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生物、医学研究。而当前,国内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与发达国家从业人员在数量与素质方面均有明显差距。他呼吁,“加快专业人才培育。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放疗设备相关的结构工程、医用电子、高分子、医学物理等学科的人才培育,鼓励大学、医院、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医学物理师、技师。”

  加大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在万钢看来,人才是发展的根本。为此,在今年两会上,他还呼吁“加大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万钢指出,核工业在我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进程中,担负着战略先导和战略支撑的历史重任。适应我国核工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为此,他建议,“编制核专业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发挥核院所在‘高校共建’中的作用;支持核科研院所自主培养后备人才;支持创办中国核工业大学。”(胡春玫)